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74.然后,我与陪同我的天使谈论了这一事实:统治有两种,一种是对邻之爱的统治,一种是自我之爱的统治。对邻之爱的统治在那些分成家庭、家族和民族居住的人当中;而自我之爱的统治则在那些住在社群里的人当中。在那些分成家庭、家族和民族的人当中,统治者是民族的先祖;在他之下则是诸家族的列祖,在列祖之下则是各个家庭的父亲。民族的先祖这个头衔被赋予作为诸家族,并通过诸家族作为诸家庭的先祖的那个人。但他们出于爱实施统治,就像父亲管教自己的孩子。他教导他们当如何生活,向他们行善,并尽可能地将自己所有的给予他们。把他们变成他的臣民或奴隶这种事,永远不会发生在他身上;他喜欢他们像儿子对自己的父亲那样顺服他。由于众所周知,这爱随着下降而增长,所以民族的先祖出于比儿子的父亲更内在的爱行事。天堂的统治就是这样,因为这是主所实施的那种统治。事实上,祂的统治出自祂对全人类的神性之爱。
但是,当人疏远主时,自我之爱的统治,就是对邻之爱的统治的对立面,就开始了。因为人在何等程度上不热爱并敬拜主,就在何等程度上热爱并敬拜他自己,也在同等程度上热爱尘世。于是,出于安全的必要性,民族及其家族和家庭聚成一体,建立了各种形式的王国。随着这爱增长,各种邪恶也逐渐增长,如对一切反对者的敌意、嫉妒、仇恨、报复、残忍和诡诈。事实上,从那些陷入自我之爱之人的自我所涌出的,无非是邪恶,因为人的自我无非是邪恶;自我因是邪恶,故无法从天堂接受任何良善。因此,当自我之爱占据主导地位时,它就是一切此类邪恶的先祖。另外,这爱还具有这样的性质,只要缰绳一放松,它就会继续向前冲,直到最后,凡被这爱所占据的人都想凌驾于全世界所有人之上,并占有他人的一切财富。事实上,即便这样仍不满足,他还想统治整个天堂;这一点从今天的巴比伦明显看出来。这就是自我之爱的统治,而对邻之爱的统治完全不同于自我之爱的统治,犹如天堂完全不同于地狱。
然而,无论自我之爱在社群,也就是王国和帝国中如何展现这种特质,在这些国家中,对邻之爱仍有可能存在于那些出于对神的信和爱而变得智慧的人当中,因为这些人热爱邻舍。若主的神性怜悯允许,我将在别处描述这些人在天堂如何被分成民族、家族和家庭居住,尽管是分成社群,但都照着他们的属灵关系来划分,而属灵关系由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产生。人从自己的父母那里所得来的自我无非是一团邪恶(AC210,215,731, 874, 876, 987, 1047, 2307, 2308[原文2318], 3518, 3701, 3812, 8480, 8550, 10283-10284, 10286, 10731)。人的自我就在于爱自己胜过神,爱世界胜过天堂,与自己相比,视邻舍一文不值,除非为了自己的缘故;所以,人的自我爱自己,因而是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AC694, 731, 4317, 5660)。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若占据主导地位,就是一切邪恶的源头(AC 1307-1308, 1321, 1594, 1691, 3413, 7255, 7376, 7488 [原文7480, 7488], 8318, 9335, 9348, 10038, 10742)。这些邪恶就是对他人的蔑视,以及敌意、仇恨、报复、残忍和欺骗(AC 6667, 7370 [原文7372], 7373-7374, 9348, 10038, 10742)。一切虚假都是从这些邪恶流出的(AC 1047, 10283-10284, 10286)。
8568.“百姓在那里甚渴,要喝水”表对真理的渴望增强。这从“渴”和“水”的含义清楚可知:“渴”是指追求和渴望,论及真理,就像“饿”论及良善一样;“水”是指信之真理(参看8562节)。“渴”表示对“水”所表示的真理的追求和渴望,这一点从圣言中的许多经文明显看出来,如在阿摩司书:
看哪,日子将到,我必打发饥荒临到地上,不是食物的饥荒,不是因水的干渴,而是对听耶和华之话的饥渴;他们必飘流,从这海到那海,从北边到东边,往来奔跑寻求耶和华的话,却寻不着。当那日,美貌的处女和少年的男子必因干渴发昏。(阿摩司书8:11-13)
此处“干渴”描述了对认识真理的渴望;“我必不打发因水的干渴,而是打发对听耶和华之话的饥渴”,以及“他们往来奔跑寻求耶和华的话”表示对真理的渴望;“当那日,美貌的处女和少年的男子必因干渴发昏”描述了真理的缺乏和由此产生的属灵生命的剥夺,“美貌的处女”是指那些具有对良善的情感之人,“少年的男子”是指那些具有对真理的情感之人。
以赛亚书:
嗬,你们一切干渴的都当就近水来,没有银钱的也可以来。你们都来,买了吃,不用银钱,不用价值,也来买酒和奶。(以赛亚书55:1)
“你们一切干渴的都当就近水来”明显表示渴望信之真理的人;“不用价值,也来买酒和奶”表示从主,因而白白地为自己获得信之良善和真理。“水”表示信之真理(参看8562节);“酒”表示信之良善(6377),“奶”也是(2184节)。谁都能看出,“就近水来,买酒和奶”在此并非表示酒和奶,而表示属于天堂和教会的那类事物。
在启示录也一样:
我要将生命水的泉源白白赐给那口渴的人喝。(启示录21:6)
“生命水的泉源”表示信之真理和良善;“口渴的人”表示出于对它们的情感渴望它们的人,正如主在约翰福音所说的:
耶稣撒马利亚的妇人说,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赐他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他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水泉,直涌到永生。(约翰福音4:13, 14)
此处“水”表示从圣言获得的信之真理;“永远不渴”在此表示他不再缺乏真理。
类似的话出现在约翰福音的别处:
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约翰福音6:35)
同一福音书:
耶稣喊着说,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信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说,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约翰福音7:37, 38)
在这些经文中,“渴”表示渴望真理;“喝”表示接受教导;“活水的江河”表示唯独从主流出的神性真理。
以赛亚书:
提玛地的居民哪,拿水来迎口渴的,拿饼来接逃亡的。(以赛亚书21:14)
“拿水来迎口渴的”表示在真理上教导渴望真理的人,从而使其灵魂的生命焕发活力。同一先知书:
愚顽人必说愚顽话,心里想作罪孽,行虚伪的事,说错谬的话攻击耶和华,使饥饿人的灵魂空虚,使口渴的人无所可喝。(以赛亚书32:6)
“饥饿的人”表示渴望良善的人;“口渴的人”表示渴望真理的人。
又:
困苦穷乏人寻求水却没有,他们因口渴,舌头干燥。我要在山坡上开江河,在山谷中间开泉源;我要使旷野变为水池,使干地变为水泉。(以赛亚书41:17, 18)
谁都能明显看出,“寻求水”是指寻求真理;“因口渴干燥”是指因缺乏真理而被剥夺属灵生命;“江河”、“泉源”、“水池”、“水泉”是指信之真理,他们将要在信之真理上接受教导。又:
你们说,耶和华救赎了他的仆人雅各!那时,他们并不干渴;祂要引导他们经过荒野;祂要为他们使水从磐石流出,分裂磐石,水就涌出。(以赛亚书48:20, 21)
“他们并不干渴”表示他们不缺乏真理;“水”在此明显表示信之真理。又:
他们不饥不渴,炎热和烈日必不伤害他们,因为怜恤他们的,必引导他们,领他们到水泉旁边。(以赛亚书49:10)
“他们不饥”表示他们不缺乏良善;“不渴”表示他们不缺乏真理;“水泉”表示出于圣言的真理的知识或认知。
类似的话出现在摩西五经中:
耶和华引你经过那大而可怕的旷野,有大蛇、火蛇、蝎子、干旱无水之地。祂曾为你使水从峭壁之石中流出来。(申命记8:15)
以赛亚书:
看哪!你们的神必来;那时,在旷野必有水喷出,在沙漠平原必有河涌流。干地要变为水池,干渴之地要变为水泉。(以赛亚书35:4, 6, 7)
“在旷野必有水喷出”、“河”、“水池”和“水泉”明显表示信之真理和对这些真理的认知,当主降世时,它们要从祂那里被赐予。
诗篇:
神啊,我的神!我早晨寻求你;在干旱疲乏无水之地,我的灵魂渴求你,我的肉身切慕你。(诗篇63:1)
此处“渴求”论及真理;“疲乏无水”表示没有真理。在以赛亚书,“干渴”表示真理的缺乏和由此导致的属灵生命的剥夺:
所以我的百姓因无知而流亡。他们的尊贵人甚是饥饿,他们的群众极其干渴。(以赛亚书5:13)
又:
我使江河变为旷野,其中的鱼因无水腥臭,干渴而死。(以赛亚书50:2)
从这些经文可以看出来,在本章,“百姓没有水喝”(17:1),他们说“给我们水喝”(17:2)、“百姓甚渴,要喝水”(17:3)、“必有水从磐石里出来”(17:6)分别表示什么。这一切清楚表明,他们因缺水而发怨言表示由于真理的缺乏而产生的试探。因为当一个人由于缺乏真理而进入试探时,他就被保持在对它的强烈渴望中,同时被保持在因此而对永恒救赎的绝望中。这些感觉造成那时的痛苦和抱怨。
1311.“耶和华降临”表示对他们的审判,这从上下文,以及论及耶和华时“降临”的含义清楚可知。前几节(1302-1309节)论述的是建造一座城和巴别塔,接下来的几节(1319-1328节)论述的是变乱语言和分散,而“降临”当论及耶和华时,指的是审判发生之时。耶和华或主无处不在,并且自永恒就知道一切;因此,论到祂时,不能说祂“降临要看看”。只是字义用这些词语来表述,如此表述是为了适应世人看待事物的方式。而内义则不然,因为内义呈现的不是事物的表象,而是事物本来的样子。所以在本节,“降临要看看”表示审判。
审判论及邪恶达到顶点,或按圣言的话说,事情完结或罪孽满盈时的一种状态。此处的情形是这样:每一种邪恶都有它可以达到的极限。当它超过这些极限时,就会招致邪恶的惩罚。这既适用于细节,也适用于总体。邪恶的惩罚就是那时所谓的审判。起初主似乎没有看见或发现恶事正在发生(因为当一个人做恶,却未受到惩罚时,他便以为主不在意这事,但当他受到惩罚时,就开始认为主看到了,甚至以为是主在惩罚他),因此,经上照着这些表象说“耶和华降临要看看”。
耶和华被描述为“降临”,是因为祂被描述为“至高者”或在“至高处”;这也与表象相符,因为祂不是住在至高处,而是住在至内在的地方,或说至深处;这就是为何在圣言中,“至高”和“至内”具有同样的含义。另一方面,审判,或邪恶的惩罚发生在低层和最低层。这解释了为何经上说祂“降临”,如诗篇:
耶和华啊,求你使天下垂,亲自降临,摸山,山就冒烟。求你发出闪电,使他们四散。(诗篇144:5-6)
这也表示邪恶的惩罚,或审判。以赛亚书:
万军之耶和华也必降临在锡安山和它的冈陵上争战。(以赛亚书31:4)
同一先知书:
那时你降临,诸山在你面前崩裂。(以赛亚书64:3)
此处“降临”同样表示邪恶的惩罚或审判。弥迦书:
耶和华出了祂的地方,降临践踏地的高处;众山在祂以下熔化。(弥迦书1:3-4)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